豆腐摔到灰堆上。(吹不得打不得)
老鼠跑到风箱里。(两头受气)
嫩蛤蝶想吃天鹅肉。(心高妄想)
老牛摔到枯井里。(有力无处使)
外甥打灯笼。(照舅“旧”)
乌鸦飞到猪身上。(只见人家黑不见自己黑)
猫咬尿泡。(空欢喜)
纸糊的灯笼。(心里明芳)
哑巴吃水饺。(心中有数)
老鼠给猫捋胡子。(死巴结)
井底里蛤蟆。(没见过多大的天)
黄鼠狼给鸡把门。(没安好心)
秃子头上的疮疤。(明摆着)
光着屁股打铁。(偎不上边)
运粮河里蛤蟆。(干鼓肚)
(比喻有话说不出。济宁老人常谈这一段故事,也形成了歇后语,一到他本人见到他不喜欢的人生气时,就愤而说:“气死蛤蟆――干鼓肚”。说的根据是:清代一个夏天,乾隆皇帝下江南,坐着龙船在运河里行进,忽然有些困乏,又听到蛤蟆的叫声,影响入眠,就猛一起身大喝道“不准叫”把侍卫太监都吓了一跳,从此,听不到叫声了。一位太监跑在乾隆皇帝面前.跪奏:“由于你老人家的金口玉言,蛤蟆都不敢叫了。”乾隆皇帝微笑点首说:“不叫好。”此话出于历来民间传说,纯属荒唐无稽之谈。实际是夏季阴雨连绵常发大水,运河水势太急,蛤蟆无法存身,更难以张口,因此,听不得蛤蟆的叫声。)
玉露庵的和尚。(一百多)
卖包子的用莲叶。(不要盘“牌”)
猪八戒吃人参果。(食而不知其味)
翻贴门联。(左右不是)
上鞋的不用锥子。(针“真”好)
么二三不认。(认四“事”啦)
二百大钱下宁阳(苦差一趟)
(济宁流传一条歇后语,二百大钱下宁阳一一苦差一趟。所以往往碰到济宁人到哪去回来时累了。很自然地说出“今天是二百大钱下宁阳――苦差一趟。”其来历是:明清两代济宁州解差押犯人到周围有关县城如巨野、 汶上、曲阜、宁阳、金乡、鱼台等地,都是九十里左右,盘费一样多,为什么单说去宁阳是苦差呢?因为解押犯人走路都是步行,一名公解,一名付解,解押犯人行进,从州衙门(今西门大街路北)起身,出北门,经奶奶阁直上东北,是一赴省通衢大道,地势北高南低,路途泥泞,跋涉艰难,虽然说是九十里而实际有一百一十里路。而且,走着费力,吃的白馍在宁阳地里,看起来很白,但是牙沉,不吃饿的慌,吃又不愿吃,因而吃不饱,故曰“苦差”。)
十五个吊桶打水。(七上八下)
墙上面饼。(中看不中吃)